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书写交大就业答卷!
//
↓一起回顾↓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打造“高质量”毕业去向
秉承“知行”校训,传承“爱路报国”基因,引导毕业生走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五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常年居于高位,本科生稳定在95%,研究生稳定在98%。
毕业生对落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超过95%。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超过98%。
本科深造率持续增加,外校升学去向多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等;70%出国(境)留学去向为世界前100强名校。
到中国500强企业就业达9066人,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达7634人,合计占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60%。
到国家铁路集团就业达1511人。
到国家铁路集团、城市轨道交通、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轨道交通行业就业达3812人。
到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经济金融、土木建筑、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就业人数达15181人次,合计占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65%。
五年来,2012届校友扎西顿珠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2014届校友谢飞被推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候选人,2018届校友张旭获评2021年度北京高校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光明日报头版刊登我校2017届广西选调生王启峰的来信。
到西部地区就业达2459人,到国家基层项目、地方选调生等基层单位就业达1873人。
累计为1000余名基层工作毕业生跟踪式发放基层工作奖励300余万元。对到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就业的1600余名毕业生授予“奋飞奖”。
到京津冀地区、“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就业达22361人次。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上级主管部门调研指导。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领导调研指导我校就业创业工作。
深入落实“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党委常委会、年度就业创业工作会、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就业推进双周汇报制等举措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开展“三计划三工程”重点工作,打造“四位一体”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健全校院工作机制。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校院上下联动”工作体系,构建“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校友、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
加强长效考评激励。突出发展性评价,学院自行设置指标权重的就业考评体系,充分释放学院工作活力。
打造“融媒体+就业”工作室矩阵。依托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职点工作室”,成功指导建设运营7个院级生涯指导中心(工作室)。
落实“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要求。组织编写《五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调查报告》《学校校友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工作报告,累计编印超7000本,更好的为“四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筑牢校企合作基石,拓宽“多维度”就业市场
学校学院各级领导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动校企合作,与重点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200余个、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50余个。
深化巩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就业导向,重点联络用人单位8000余家。
与广西、四川、云南、黑龙江、海南、江苏、广东、吉林等20余个省市建立定向选调生招录机制。
五年来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464场,其中专场招聘会2115场,行业类、地区集团类中等规模招聘会188场,大型双选会85场,线上招聘会1076场。
连续六年举办基层工作毕业生训练营,着重提升政策理论实务和实践技能等,覆盖学生超200名。
举办四期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系列活动,连续两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交流,组织200名学生参访联合国难民署等地,30名本科毕业生保送国际组织专项免试攻读研究生,10余名同学申请到国际组织实习机会。
精准聚焦指导实效,创办“全覆盖”精品活动
打造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北京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职点工作室”,形成“双平台、三维度、四阶段”的模块化指导体系。
打造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北京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职点工作室”,形成“双平台、三维度、四阶段”的模块化指导体系。
发布就业指导资讯推送300余条,开展讲座培训、团体辅导等各类教育活动400余场,实践活动200余项,个体咨询1500余例,服务学生30000余人次,参与学生满意度超过98.81%。
校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融合的专家化师资队伍100余人。开展内外师资培训74场,共培训669人次,开展专项研究68项。2名教师在北京市就业创业授课大赛中获评特等奖、一等奖,4名教师获评北京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1名荣获北京高校市级"基层就业卓越奖"。
编印《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我的大学有什么可能》、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南、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活动指南等教辅材料24本,累计发放10万余册。
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强化“全流程”孵化体系
近五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8项,北京市一等奖21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166项和优秀组织奖,毕业生创业人数240人,带动就业人数近400人。
建立“实践教学、双创训练、指导服务、资源对接、孵化转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在学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设立985平米大学生创业园,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12处,提供200个工位,为学生免费提供两年孵化空间保障。
聘请创新创业领域教授为兼职教师,联合校外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形成百余名专家团队。
首创年度创业育种计划,融合思源创客行系列讲座、创业活动周、各级各类创业大赛递进式培养模式,共有1331支团队,2万余人次报名参加学校校级创新创业大赛。
举办50场创业指导训练营,100场专题培训会,120场模拟路演,精准指导200余支团队,近1500次个性化指导,累计人数近6万人次。
举办13届创业项目选拔大赛,累计孵化出学生企业108家,企业注册资金共计18525万元。累计提供工作岗位630个,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累计760余个。
立足就业育人使命,凝练“新时代”典型经验
依托学校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及“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凝练就业育人工作经验,助力“强国一代”培根铸魂、增值赋能。
《强化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使命 构建“四实驱动”就业服务育人体系》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构建“四位一体”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北京交通大学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获教育部专篇报道。
就业创业工作经验做法多次在北京市主管部门作交流分享,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0家中央媒体近两百次报道。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 | 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
通讯员 | 胡亚军
本期编辑 | 张昊 李梓萌 艾力非然